协会动态
协会要闻
把脉建筑行业新趋势 ——本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发布时间:2021-05-18 作者:创始人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协会会长韩平

(2021年4月23日)

 

       本次大会给了我一道命题作文《把脉建筑行业新趋势——本土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道》。把脉谈不上,作为一个在行业内奋斗了24年的建筑人,我很愿意与各位行业同仁一起探讨建筑业的发展。

      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建筑企业起步很难,做大很难,成功更难,但是失败很容易,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很快、行业变革很快。新业务、新模式、新环境、新政策应接不暇,新趋势、新业态让人眼花缭乱。有人说2021年是建筑业的分水岭,也有人说建筑业到了发展的岔路口。有句话很有道理——庸人会埋怨境遇不佳,伟人则会努力改变环境。所以,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是时代赋予建筑企业的使命,更是本土企业需要去破的局、去解的题。

       只有知道题目背后的深意,我们才能把题解的透彻、解的准确。下面我分两各篇章与各位进行交流。

       第一篇章:顺势而为,拥抱趋势,深刻领会并把握战略导向的核心内涵。

       看大势——看建筑业发展现状、看建筑业市场布局、看建筑业竞争态势

       一要理性看待建筑业发展现状

       从全国来看,建筑业发展充满机遇、未来可期,从全区来看,建筑业发展生态良好,同时也充满挑战,从全市来看,建筑业企业更需要守得住本土市场、走得出发展新路。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数量为11.6万个(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比上年增加1.3万个,增速为12.4%,增速连续五年增加并达到近十年最高点。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4万亿元,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完成建筑业产值5654亿元,鄂尔多斯市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159亿元。

       自2011年以来,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75%以上。麦肯锡咨询公司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对新基建的投资可能超过15万亿元,预计新基建在2025年或将占基建投资的15%——20%。因此,建筑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稳固、市场前景广阔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建筑业的发展就是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能在变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自治区建筑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建筑业企业年均完成产值约为5500亿元左右,而本土企业年均完成产值约为1100亿元左右,仅占到20%。截至2020年底,自治区拥有建筑企业6000多家,其中,一级以上建筑企业仅有198家,占比约3%;特级企业仅有4家,二级建筑业企业数量1340家,占比也仅有22%。70%以上的企业属于资质水平较底、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

       鄂尔多斯市全市951家建筑企业中,一级以上建筑企业数量为41家占比仅为4.3%;特级资质企业仅1家,占比不足1‰。但是有434家三级资质企业,占比达到了4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发现,近几年来中国建筑业人工费的上涨幅度已经大幅度高于建筑材料。2020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为5367万人,连续两年减少。全国20个地区的建筑业从业人数都在减少,其中,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湖北等8个地区的从业人数降幅均超过10%。

       这些数据至少可以反映出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全区和全市本土建筑企业大多起步晚、基础薄、资质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综合竞争力不足。第二是由资质、资源、地域形成的市场地域壁垒已彻底被打破,市场化浪潮下,大量外埠大型企业不断涌入抢占本土市场,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三是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说明我们的市场活力很好、企业发展后劲儿还很足。四是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上升趋势明显,这是任何一家建筑企业都绕不开的难题。

       二要了解建筑业市场布局

       市场区域布局方面:胡焕庸线+区域协同发展值得关注。

       首先,胡焕庸线继续起作用,人口依然流向超大城市、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心也在这些地区。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在中国地图上的表现出来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占全国国土面积43%却占总人口94%,而且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城镇化水平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十四五战略导向,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建设重心将进一步向中心城市、城市群及都市圈集中,区域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仅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就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三要顺应当前建筑业的竞争态势

      从整个行业来看,企业间的分化现象越发明显,“强者恒强”趋势凸显,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之间的差距将越拉越大,“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如果将建筑业比作江湖,将各类企业分为三层的话:行业的顶层是大型央企、优秀的省级建工集团和少数的优秀民企;行业的中层是普通国企、优秀的大型民营企业和有特色、聚焦专业的中小型企业,(自治区目前最大的企业放到全国也只能算作中型企业)行业的底层则是大多数普通中小型建筑企业。

      当前,头部顶尖的建筑企业,正在向资源集成商、行业生态平台进行转型,逐步搭建经营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联动机制、集中采购平台、技术交流平台等。

      如果把企业竞争比作抢椅子游戏,在行业高速增长的增量竞争时代,十个人抢十五把、二十把椅子,比的是谁抢的多。而在存量竞争时代,十个人只有七把、八把椅子,椅子就那么多,谁先抢到就有座,抢不到就要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加需要结成战略联盟“抱团抢椅子”,因为市场竞争态势继续在加剧,而且会逐步由分化走向固化,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战略联盟之间的竞争,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抱团围猎的群狼发展的机遇会更多,而单打独斗的孤豹,虽不能说难以立足至少也会险象环生。

      看导向——看资质变革、看发展模式、看管理方式

      所谓智者贵在乘时、乘势。近几年来,国家层面关于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出台的密集度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2017年,国办发〔2017〕1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后,一系列事关行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工程总承包、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与新兴建筑工业发、资质改革等事关行业走势、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关注。

      当前建筑业变革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发展业态出现变化,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二是发展生态出现变化,更注重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发展模式出现变化,从粗放式扩张走向精细化运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乡融合发展等存量市场开始成为新“蓝海”;四是管理方式出现变化,质量标准化、安全常态化、管理信息化和建造方式绿色化、工业化、智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五是跨界、融合、共赢、协同发展越来越重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联行业融合共赢、协同发展,是发展新趋势。

      当前,面对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有三方面的政策是任何一家建筑业企业都必须去关注的。一是资质改革;二是工程总承包;三是智能建造、绿色建造与新兴建筑工业化发展。

      其一、看资质改革导向

      关于资质改革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也是重要话题。2020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建市〔2020〕94号)。这次改革主要围绕5项内容开展。一是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二是放宽准入限制。三是下放审批权限。四是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制。五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本次改革的核心,其实是在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的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围绕这次改革,住建部就出台了多个配套性文件。此次改革中有4项关键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关注点 1 :关于 资质类别 和资质 等级  归并设置 

      资质类别设置方面: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调整、保留、整合。将10类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与以往不同的是,综合资质的业务范围全面扩大,可以承担各行业、各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民航工程的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8类。

      资质等级设置方面:综合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等级均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其中,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在本行业内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归并后,涉及到施工企业的资质由原来的138项减到61项。

      关注点2:放宽准入限制

      放宽准入限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放宽上:一是审批单位放宽;二是准入门槛放宽。

      除最高等级资质,也就是综合资质、特级资质和需要跨部门审批的资质外。将原来由住建部负责审批的其他资质审批权限(包括重组、合并、分立)全部下放至试点地区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但资质可以全国通用。

      目前,两批共下放15个省市试点实施。内蒙古自治区也是试点地区之一。 此次试点下放的施工资质一共13项。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7项一级资质和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6项专业承包壹级资质。

      放宽对企业资金、主要人员、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的考核要求。适当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规模上限,多个资质合并的,新资质承揽业务范围相应扩大至整合前各资质许可范围内的业务。

      关注点3: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督。

      优化审批服务方面,确实做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会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一网通办”,要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企业资质信息。一些可以查询到的证明无需企业提供,甚至对对审批时限都进行了明确,公示将取消,系统中保留了10个工作日的陈述时间。

      推行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通过告知承诺的方式,要求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书面承诺书,保证所有信息真实有效,项目符合法定基本建设程序、相关工程建设资料齐全。特别提到,要加强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

      对于申报企业信息真实性的监管方面:会通过遥感卫星照片比对、组织实地核查、委托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抽查等方式核查企业申报业绩。对通过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的企业,依法撤销其资质,且3年内不受理其相应企业资质申请事项,并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在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方面。全面推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监管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事后责任追究,对负有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的企业、人员依法严厉追究法律责任。

      新增了不予批准资质的规定。比如:列入失信名单不予批准(升级、增项);列入市场主体黑名单不予批准;3年内曾有使用挂靠人员注册情形不予批准;将原来一年内发生较大事故一起或两起一般事故改为近三年内发生一起一般事故不予批准。根据住建部质量安全司的统计数据,全国每年大约会发生700起质量安全事故,若按照这样的数量计算的话,三年中至少会将影响2000家企业的资质。针对中途资质从有到无的情况(如撤销、撤回、分立、降级),在建工程将不能再继续施工,导致的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

      此外还会新增资质动态异常名录。对于动态核查不符合,如吊销、降级、未完成行政处理的企业,会向社会公开、提示该企业存在的问题,但不对限制施工招投标等活动做具体规定。

      关注点4:新的资质标准什么时候会出台?出台后主要的变化在哪里?

      预计新的资质标准会在6月份发布。总体而言资质标准一定会降低。比如:有可能取消标准中对职称人员的要求;建造师数量要求也会减少,但是增加了建造师个人业绩的要求。

      征求意见中普遍反映市政资质业绩要求太高,这次做了调整,精简了申报材料,如章程、资质证书等取消。增加了增值税(总包、分包借鉴特级)的指标。

      新增了资质延续的业绩要求:5年内若无业绩需重新核定。

      其二、看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导向

      对于我国的工程总承包事业而言,近几年可谓“变革之年”。工程总承包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摸索阶段,目前已进入加速推动阶段。

      国家部委大力推动工程总承包,一个意见、一个规范和一个办法相继出台,紧接着全国17个省份都陆续出台了工程总承包相关政策。

      2016年,住建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并明确了联合体投标、资质准入、工程总承包商承担的责任等问题。

      2017年国家标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发布。

      2019年,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施工、设计资质可互认,鼓励施工单位申请取得工程设计资质,具有一级及以上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单位可以直接申请相应类别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完成的相应规模工程总承包业绩可以作为设计、施工业绩申报。

      鼓励设计单位申请取得施工资质,已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行业甲级资质、建筑工程专业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直接申请相应类别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并明确以工程建设环节为重点推进全过程咨询。在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中,鼓励建设单位委托咨询单位提供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全过程咨询服务,满足建设单位一体化服务需求,增强工程建设过程的协同性。

      在政策的大力引导下,企业在进行业务布局时应该提早入手、提前布局,否则到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大势来临的时候我们却不具备条件,只能是望洋兴叹、束手无策。

      其三、看智能建造与新兴建筑工业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2020年7月,住建部、科技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1年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也已下发。

      13部委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指导意见》从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产业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开放拓展应用场景、创新行业监管与服务模式7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工作任务。13部门联合发文提出上述要求,前所未有,背后蕴藏着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推动建筑工业化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2017年,兴泰建设集团和中朵及远大公司合资建设了自治区的第一家装配式生产厂房。虽然目前装配式建造仍存在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偏低,短期内降本增效效果不显著、应用不广泛等问题,我对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仍然看好。装配式建筑不仅是趋势、是导向,更将成为建筑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抓手。

      要 紧跟新型建筑工业化步伐,强化科技的支撑力量,以创新驱动发展。 以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为重点,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 

      建筑产业互联网是智能建造的“神经网络”。其本质是通过开放的网络平台把工地、工厂、工程设备、材料、供应商、施工人员、建设单位和使用者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通过高效共享建筑业的各种要素资源,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和建造,进而帮助建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目前,建筑产业互联网应用层可分为“横、纵、点、面”四大类:“横”是依托BIM技术横向打通建筑全产业链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纵”是纵向打通建筑设计、生产、采购、物流、施工、家居、运维等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点”是大型企业建立的服务于自身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目的是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管理;“面”是以上三种产业互联网逐步完善后,基于通用的数据接口实现建筑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

      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应该关注“点”的层面。也就是建立服务自身的企业互联网平台,也可以叫信息化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说,“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一点上我感触特别深。大力推行信息化、积极应用BIM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要求和发展的必然。是用短期投入实现长线效益。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兴泰建设集团应该是自治区同类企业中推广最早的也是应用的比较好的。2001年起在企业管理中就引进了信息化的理念,到2010年全面推广实施,目前已经应用到3.0阶段。所谓的3.0阶段就是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实现了企业级信息的集成应用,内部大数据平台已形成。总体性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目前,行业内仅有少数优秀企业达到了企业级信息集成应用水平。

      对于第一次推广信息化和BIM技术的企业而言,起步阶段投入会比较大、推行的过程中,不论是新旧理念的交织还是对新系统的不适用等问题都会出现,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后期带来的效益是远远大于前期投入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兴泰建设集团在区外市场布局或许没有这么快、没有这么顺利。正是因为有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这个无形的手和眼,兴泰建设集团在短期内在全国设立了8个区外公司而且都能高效运行,因为信息化手段可以保证集团的指令执行不会滞后、集团的制度执行不打折扣。

      不论是趋势也好经验也罢,拥抱互联网、利用信息化、借力新技术,是时代对企业的要求,用或者不用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早用或者晚用,早用有益无害、晚用会错失机会。

      推进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终极目标是绿色建造, 推行绿色建造 是企业必须要顺应的趋势,也是企业需要抓住的机遇。

      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建议》中第一次把发展绿色建筑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自治区的规划中也讲到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化对工程企业来说包含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两个层面。绿色施工又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二是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三是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四是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我认为,对于绿色化建造、绿色化生产最好的方式是装配式建筑。以所需现场施工人数为例,如果传统现浇模式用工150-160人,装配式建筑方式只需40-50人,人员能够节省60%-70%。随着人工成本涨价,未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而且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差距还很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占比达到70%,我国现在仅占15%,而且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推进绿色建造,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绿色建筑材料研发、工业固废再利用、绿色施工工法的创新等方面去研究和实践(前段时间兴泰集团与住建厅、内蒙古工业大学共同实施的工业固废再利用研发项目已开始实施)。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不断推进智能制造。也就是建筑业的4.0版。(建筑业的1.0发展源于商品混凝土和钢筋加工;PC流水线和生产工艺的出现重构了建筑业的2.0版;BIM应用推动建筑业进入3.0阶段;PC-CPS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动建筑业进入4.0版。)4.0版的建筑业,也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或者说从设计开始就很精准的一种装配式建造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筑行业的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实现质量提升、综合成本降低、提高效率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二篇章:探讨本土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及路径

      在分析完全国、全区和全市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后,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或者说在这样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建筑企业的发力点在何方?

下面,我重点从市场、协作和管理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市场为王、效益为王,顺应市场走势,明确自身定位,既要能守得住本土市场,也要能走出去闯出新天下。

      首先要紧跟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挖掘本土市场潜力。

      对于本土企业而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导向下也大有可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旧改”项目前景可期。过去五年,落地了大量棚改项目,全国超过了600万套,而2019年以后的棚改数量大幅减少,“旧改”开始接力“棚改”。2020年棚改项目开工数量在100万套左右,而“旧改”项目数量也已经达到了700万套。自治区的规划中也提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在大部分企业把目光都放在新开工项目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布局“旧改”项目。

      二是抓住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新机遇,县级区域市场值得关注。我国现有680多个城市,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选择120个县和县级市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其中,东部58个,中部31个,西部21个,东北10个。自治区规划中也提到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旗县所在地综合服务能力和苏木乡镇服务农牧民区域中心功能,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作为中小企业,在成长期关注这类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是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遇,复垦、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一定市场份额。自治区规划中提到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完善公共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建设好农牧民的生产田园、生态家园、生活乐院。近年来,乡镇基本公共水平逐渐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一步对乡镇发展的投资一定不会少,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逐步加大。

      四是抓住鄂尔多斯作为能源型城市的特点,重点关注一些工业类项目及园区建设项目等。

      第二要把握全国市场布局走势,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探索走出去战略,把建设重心进一步向中心城市、城市群及都市圈集中。

      前面我提到胡焕庸线的概念,今后全国经济的后劲儿依然会集中到人口密集的东南部地区。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布局。有一些地区的定位就是城市化。比如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以及成渝等城市群。就自治区各地而言,自治区的规划重点是建设呼包鄂乌城市群和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这些地方都是人口集聚的地方。如果布局区外市场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地区。

    (同时也明确了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是农产品主产区。自治区的规划是将东部盟市确定为农畜产品主产区。

      一些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被定义为生态功能区。自治区好多地区就是是生态功能区,如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斯图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等。)

      第三要从市场业务类别方面去发现市场机遇

      首先看新基建,未来新基建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2019年新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约1.8万亿,其中通信网络建设占比最重。而这1.8万亿的投资,对于建筑行业每年不到30万亿的体量而言,只占5%。新基建中能落到传统工程企业里的预测不超过15%,所以新基建保持较高增速,对本土建筑企业来说,能获得的份额很少。   

      再看传统基建,重点关注交通、能源、电力、水利、市政等领域。交通运输行业,公路的投资总量仍然最大,但轨道交通投资增长最快,是未来交通领域投资的重点。能源行业,未来长输油气管道建设空间广阔。水利方面,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推进。计划2020-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29万亿,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6.6万亿。市政行业,预计未来水电气热类投资将进一步回升。随着人们对城市建设、城市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市政必然成为未来工程行业最重要的“出路”之一。

      环境、民生和文旅等板块的业务也有一些市场增量。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来说了。

      借力用力、抱团取暖、协作共赢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正常生态,但恶性竞争和你死我活的拼杀只能是两败俱伤。目前建筑行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即使是价值链上下游企业间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博弈上。前面我提到,当前建筑业的竞争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尤其是作为本土企业,更应该抱团取暖、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建筑企业合作联盟。

      一是大企业做生态,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生态链上分一杯羹。不一定所有人都盯着总包这块肉不放,大企业做总包、中企业做分包、小企业可以做劳务。

      一些有一定施工经验和资源但资金实力不是十分雄厚的中小企业完全可以与大型的央企、国企甚至是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发展。

      比如说:本土企业借助本土的资源优势,可以与大型地产商合作。进而借助大型地产商的资源优势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根据预测,2030年前人口和城镇化率提升带来的刚性住房需求约为6.5亿平/年;未来城市更新带来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约为5.7亿平/年,各类地产业务加起来每年大概在14亿平米。这块市场业务也是不小的。

      多而全不一定能盈利,专而精一定是不错的路径,找准定位、深耕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大部分中小企业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业务布局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深入分析企业的优势和专长。在细分市场中寻求机遇,瞅准产业生态中的某一个细分专业去做精、做强。比如:装饰行业的金螳螂。

      二是本土企业要建立常态化合作共商机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鄂尔多斯地域品牌的建筑企业联盟,抱团去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项目、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共赢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遇到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的项目,一家中小企业难以完成时,完全可以发挥企业联盟的优势进行攻关。甚至一些资质等级较低的企业,完全可以联手提高资质等级,有了敲门砖之后发展的机会自然会越来越多。此外,本土企业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去撬动市场,也可以在PPP、EPC、EPC+F等新型业务模式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三)勇于创新,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

内蒙古建筑业协会每年要开展课题调研,我也经常去一些企业考察学习,我有深刻的体会,本土建筑企业有巨大的管理效率的提升空间。比如说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居然占到35%以上,项目人员只占不到65%,这样的企业效率一定不会很高。我们的本土企业,虽然决策机制比较灵活,但是在管理方面,有很多地方值得向一些优秀企业学习。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今天是本土企业之间的交流,我也不打算讲过多的理论,本着知无不言的想法,想把一些我认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比较成熟的、有效的一些思路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思路值得各企业去尝试。兴泰建设集团在推行标准化管理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施项目安全文明标准化;在尝到了标准化的优势之后,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全面标准化,也就是标准化的范围从现场的安全文明延伸到质量、安全及资料管理等所有方面。目前,已经进入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的阶段。不论是工程、物资还是行政人力资源等都在推行标准化。通过标准的制定,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解放了人力。

      2016年,兴泰集团引进和推行“精益建造”管理模式,在兴泰东河湾北区二期项目试点推广。“精益建造”的施工组织体现在施工现场的工业化管理。即:以汽车制造的方式建造建筑,以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精准要求完成每一个施工模块,将工厂化生产的精准要求应用到施工现场。在提高施工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效果显著。

      二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值得在各企业推广。前面我说过,兴泰建设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早,也可以说尝到甜头比较早。目前集团项目管理全过程策划、监管,财务风险防控和成本管控等内容全部都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上完成。配套建设了集团大数据中心和远程指挥调度中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真正做到了“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

      三是要认识到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兴泰建设集团多年来一直坚持实施“科技兴企、创新驱动”战略。2016年,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至今,公司共向57个研发项目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2.7亿元。早在2008年就组建了企业技术中心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企业技术中心。

       通过“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吸收、再创新,最终提炼、总结形成公司自有的研究应用技术成果,申请专利,获得知识产权专有保护。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助推成果转化。公司与长安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建筑职业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赤峰学院等多所专业类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校企合作关系。

       2013年,在全区各家企业都在观望的时候,兴泰建设集团就率先引进了BIM技术,并成立BIM研究推广中心,专门进行BIM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目前,集团的BIM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凡2万平米以上的公建和重点项目全部应用BIM技术进行建造。

       2017年,同样是在全区各家企业都在观望的时候,兴泰集团投资建设的自治区首个装配式生产厂房就已经投产运营。表面上看,我们从装配式厂房中的盈利有限,但是早已将装配式理念应用到项目管理中。比如我们项目部推广的永临结合的管理办法就是装配式理念的延伸,对于降本增效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本土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道,以上讲的都是“法”和“术”的层面,也就是一些宏观分析和措施办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办企业和做人一样,都需要目标驱动,一定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布局,因为有了目标,就会忘记一路的辛苦。最后,诚挚祝愿今天与会的各家企业都能在市场发展的大潮中行稳致远!感谢各位聆听!谢谢!

0477-5125705           0477-8595705

鄂尔多斯市气象局(伊克昭街市中心医院北)12楼1207

ordosjx@qq.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鄂尔多斯市建筑业协会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蒙ICP备16002470号-1